2010年10月20日 星期三

記錄四:母語名字(泰雅族語名)


我的母語名字是Raha.Banah(喇哈凡那),這是羅馬拼音,聽爸爸說我們族人的名字是沒有所謂的意思,而是沿用自己家族上一代長輩的名字,表示對祖先的尊敬。而我的母語名字前面是我的族語名、後面是我爸爸的族語名合在一起的,因為在我們族裡名字會有重複的現象,因此就必須名字後面灌爸爸的名字,以便識別,才知道是誰家的女兒或兒子。

例如:我的母語名字是Raha.Banah、我爸爸是Banah.Silan、我爺爺是Silan.Nokan,這樣的話相信大家就比較容易了解了。而現在我的身分證上也灌有自己的母語名唷!!

記錄三:口簧琴(泰雅)

這個口簧琴是小時候爸爸給我的,我一直小心收藏著...實際上口簧琴是沒有右圖上的鏈條,那是我後來加上去的,希望能方便吹奏、更能做為身上的裝飾!!口簧琴是利用簡單的竹片做為琴身,琴身中間挖洞接上銅製簧片,最後利用麻繩綁在琴身兩端,使不斷拉扯麻繩震動琴簧發出嗡嗡等聲響...在我們傳統裡,口簧琴除了有舞蹈的功能外,更能幫助傳話與情意的表達...我爸爸曾經吹奏給我聽過,記得那時爸爸說過不會吹的人是吹不出聲音,原本我不相信,經過自己嘗試吹奏後,才明白我真的吹不出聲音耶!@@
後來才知道,口簧琴也可以吹奏出很多不同聲調,想想如此製作簡單的樂器,也能有這樣的功能,真的很佩服過去族人的智慧與才情!!

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

紀錄二:編織工藝(泰雅)

編織對我們泰雅族很重要,尤其以藤編器具最為普遍,像是背籃、魚簍等盛裝物品的器具。但因為社會文化的變遷,藤編工藝已漸漸失傳...
在我們家裡,爺爺和奶奶有時還是會手工藤編一些日常生活器具,因此,回到山上的老家,還是可以看得到過去傳統的藤編器具。而如今流行編織,花樣更是眾多。上面的照片是媽媽手工的編織包,是個兼具實用與美觀的工藝品,不僅如此,像是籃子、花瓶等裝飾性的編織品,媽媽也有嘗試手工。而我也愛上了這樣的手工藝。

紀錄一:織布藝術(泰雅)

這些傳統的泰雅布料、服飾,是我奶奶利用我們的傳統織布機手工作成的。聽我爸爸說過去是以傳統的苧麻為線材,而現在因為方便幾乎都是以毛、棉線代替,而布匹上面的紋路,也代表著不同的喻意。


這些織布的藝術不僅是用在服飾,像是手機套、皮包等等,奶奶也曾嘗試不同的創新。但近年來,奶奶因為長期在家織布,一直處於坐姿的狀態,使得腰部受傷,現在已經不能再做她最喜愛的織布了。我們家族裡,也就屬奶奶會織布,因此我分外珍惜這些奶奶的作品,也期望自己有時間能回去學習織布的藝術,讓我們泰雅族的織布藝術能源源不斷。

2010年10月2日 星期六

紀錄:關於我的故事(泰雅藝術與文化之美)

身為一個原住民族的一員,因為求學的關係,使得從小遠離部落到城市裡生活,對於我們固有的文化、語言漸漸疏遠...才深刻瞭解文化對我們的重要性。因此,藉由這個學習機會,我想紀錄我們泰雅族的文化器物或文化藝術等等...,尤其我的奶奶,她不僅是一個織布高手,更是一個編織好手,希望能透過我的奶奶以及部落的長輩們...讓自己對自己的文化或語言能有更進一步的瞭解,更透過我所知道的泰雅分享給大家知道...

圖像上傳與位置調整練習

我的家...(松茂部落)